这篇文章探讨了泰国采购瑞典“鹰狮”战斗机的曲折过程,以及其中的政治和军事因素。为了保持原有的语义,并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改写,下面是调整后的版本: ---
尽管世界各国军售往往波动不定,发生各种意外变故,但像泰国采购瑞典“鹰狮”战斗机这样充满波折的情况,却是少见的。这笔军购交易最早源于2021年,作为泰国为了补充早期购买的12架“鹰狮”而进行的二次采购。如今,这一军购案已经经历了超过四年的漫长等待,并且可能会继续被推迟,甚至有可能被中国的歼-10CE战机所取代。 在8月2日,“DefenceSecurityAsia”网站报道,瑞典驻泰国大使馆发言人澄清,所谓“冻结向泰国出口‘鹰狮’”的消息并不准确,瑞典政府并未做出这样的决定。而在此之前,瑞典外交部长施特纳加德的言论,称瑞典将拒绝向泰国交付首批四架“鹰狮”,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和讨论。往前追溯,歼-10CE战机、F-35A以及F-16V等多款战机,也曾在不同程度上干扰过“鹰狮”战机的出口计划。如今,随着瑞典的澄清,问题表面上看似解决,但实际上却让所有争议暴露在了公众面前。 施特纳加德的言论表面上是因为泰国违反了瑞典战略产品监察局的规定,即不能使用瑞典制造的装备发动进攻或加剧地区紧张局势。然而,深层次的原因则是瑞典对泰国订单中苛刻条件的不满,以及欧美势力对东南亚地区影响力的博弈。从2013年“鹰狮”拿下巴西订单以来,瑞典在接下来的十年里几乎没有得到其他重要订单,尽管2023年底巴西终于签署了第二批采购协议,这仍然没有让瑞典松口气。因为巴西拥有“鹰狮”的组装生产线,这一交易的利润并不算丰厚,瑞典需要四处奔走才能维持“鹰狮”生产线的运转。因此,泰国准备采购第二批12架“鹰狮”的潜力订单,对瑞典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经过几年的谈判,瑞典最终在面对泰国空军的精打细算后,同意分三批、在十年内交付12架“鹰狮”,并在后勤保障、人员培训等方面做出了较大的让步。然而,就在双方准备于今年8月正式签署合同时,哥伦比亚却在面对美国撤销F-16V供应的威胁时,依旧毫不犹豫地下单了16架“鹰狮”,而且这笔合同总金额高达36亿美元(全部由瑞典贷款提供支持)。紧接着,秘鲁政府也决定以35亿美元的价格(其中15亿美元来自贷款)购买24架“鹰狮”。如此一来,瑞典面临的订单压力骤然增加,因此有意调整与泰国的协议,毕竟双方还没有正式签订合同,而此次泰国与柬埔寨的冲突则给了瑞典一个调整条件的契机。 至于政治干扰,若泰柬冲突持续得久一点,瑞典可能不仅会冻结新的订单,甚至会对已经交付的“鹰狮”战机进行限制,直到泰国妥协,或者像几年前的亚美尼亚一样,拥有了苏-30SM战机却无法有效使用。而随着泰柬冲突逐渐平息,瑞典也放弃了冻结“鹰狮”的出口,并希望继续推进这笔交易,只是这时条件肯定会发生改变。泰国或许愿意为此付出更多代价,但他们显然难以接受瑞典可能随时会限制“鹰狮”战机使用的潜在隐患。这意味着,一旦泰国的军事冲突持续时间稍微延长,泰国为此支付的重金,可能最终只会换来一支无法作战的废弃机队。 这些问题的根源,其实在于泰国当初过于乐观地认为“鹰狮”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并且不受地缘政治的深刻影响。正因如此,泰国当年才会花费11亿美元购买12架“鹰狮”。然而,这种所谓的“独立性”是脆弱的,和当年阿根廷购买法国“超军旗”战机一样,在真正的战火考验面前,这种装备并不足以抗衡来自大国的压力。相比之下,巴基斯坦在今年4月与印度关系紧张后,紧急获得了中航工业的支援,采购了霹雳-15E导弹,成为了小国依赖大国的经典案例。当“鹰狮”战机的滤镜被彻底打破,泰国是否会效仿巴基斯坦,最终选择依赖大国支持,现在还很难判断。 不过,假如泰国空军最终从“独立”的幻象中醒悟,在美国拒绝提供F-35A的情况下,又因F-16V的价格过于高昂而难以承受,那么歼-10CE战机将成为泰国唯一的选择。更何况,在印巴空战结束后,泰国军方曾对歼-10CE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所有这些疑问,或许会在8月底迎来最终答案。 --- 这样改写之后,内容保持原有的信息和逻辑,同时增加了更多的细节和背景描述,希望符合您的要求! 发布于:天津市诚多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