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持续了三个月的舆论拉锯战最终迎来了结局,印度首次公开承认“阵风”战机被巴基斯坦击落,但令人费解的是,印度却将责任归咎于中国导弹的“超能力”。这一空战事件的背后,远不止战机残骸,更深藏着复杂的政治博弈。
这场持续数月的南亚空战谜团终于有了答案。据观察者网最新报道,印度的消息人士表示,“阵风”战机被击落的根本原因,是印度情报部门对歼-10C战机所携带的PL-15E远程空空导弹射程做出了严重误判。印度官方声称,他们的情报显示,PL-15E导弹的射程仅为150公里,基于这一假设,“阵风”飞行员认为自己远离敌机的攻击范围,结果却在空战中遭遇了巴方的超视距攻击。印度一度试图将责任推给中国“虚标射程”的说法,然而这一观点站不住脚。 这场空战的起源追溯到5月初,印度军方启动了名为“朱砂”的军事行动,目标直指巴基斯坦控制区。然而,事态的发展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巴基斯坦宣称击落了五架印度战机,其中包括三架印方视为空中王牌的“阵风”战机,而这一成果竟由中国制造的歼-10C战机及PL-15E导弹完成。战斗持续了约一小时,双方投入了约110架战机,这场空战堪称冷战以来规模最大的空中对决。 事后流出的战斗录音和残骸对比图像表明,被击落的“阵风”残骸与印度现役的阵风型号高度吻合,然而印度官方始终拒绝承认这一损失。如今,虽然印度终于承认“阵风”被击落的事实,但他们的“甩锅”行为,指责中国制造的导弹射程过高,不仅显得牵强,而且暴露了印度在军事战略和情报评估上的致命短板。 事实上,PL-15E导弹的射程在国际军贸中早已得到认可,且与美制的AIM-120D、俄制R-77等主流导弹相当。印度若仅依赖纸面数据,而忽视实战中的各种变化和变量,显然是战术上存在严重漏洞。尤其是在空战中,导弹的实际射程不仅与标称数据有关,还受高度、速度和预警系统的影响。巴方公开披露其飞行员在200公里外成功发射PL-15E并击落三架“阵风”,这一战果虽罕见,但理论上却符合空战导弹的极限射程。 印度情报部门的失误不仅体现在对导弹射程的判断上,巴基斯坦空军在过去三个月里频繁进行超视距导弹试射,所显示的弹着点数据明确表明,巴方的打击范围远超180公里。然而,印度的情报分析却未能敏锐地察觉这一趋势,甚至将巴军演中的歼-10C与ZDK-03预警机协同训练解读为中国制造的虚假威慑素材。这种“选择性失明”最终酿成了灾难。 从技术上看,歼-10C尽管为单发战机,但其搭载的WS-10C发动机推力达到145至150千牛,与阵风的双发推力相当。歼-10C采用大量复合材料,减轻了机体重量,提升了机动性和爬升率等关键性能。在空战中,这些因素使得歼-10C相较阵风具有更强的灵活性。更令人震惊的是,巴方还采用了电子干扰战术,有效削弱了印度战机的反应能力,进一步加剧了印度空军的困境。 印度方面一边抱怨被“欺骗”,一边又夸大巴基斯坦导弹的“创纪录射程”,这种自相矛盾的表态无疑削弱了他们的可信度。巴基斯坦空军参谋长西杜公开表示,这场胜利并非偶然。他明确指出,在印方出动后,巴方已经设伏并针对“阵风”进行重点打击,这一战术体现了巴基斯坦对印度王牌战机的高度重视,同时也暴露出印方行动意图已被预判。 法国达索公司的一些工程师在私下交流时透露,印军飞行员在弹射逃生前,雷达告警系统根本未能及时启动。这一现象可以解释为巴方歼-10C在预警机的指挥下,实施了“发射后不管”的超视距攻击,ZDK-03预警机在导弹飞行过程中接力制导。巴基斯坦显然掌握了中美俄现役空战战术的精髓,实施了极具威胁的攻击策略。 印度官员尽管辩称巴方不可能从200公里外成功打击,但却无法解释为何自家的“阵风”战机未能及时规避或反制这一致命攻击。实际上,这场空战暴露了印度的一个深层次问题——盲目的自信。作为冲突的发起方,印度低估了巴基斯坦预警系统和远程打击能力,错误地判断“阵风”隐身性和电子战优势足以碾压对手,最终导致了惨痛的失败。 这场冲突为印度带来了深刻的教训。与其继续指责中国,不如反思自己在情报分析和战术执行方面的缺陷。如果印度未来依然坚持“先动手再评估”的冒进策略,无论再发生多少次空战,结果可能依然无法改变。 与此同时,巴基斯坦的这场胜利也颠覆了国际社会对中国军工的传统认知。过去,西方一直将中国的武器与廉价低质画上等号,但歼-10C和PL-15E的成功配合,却向世界证明了中国军工已具备生产世界顶级装备的能力。值得注意的是,阵风战机被击落的消息直接影响了法国达索公司股价,而印度在耗资78亿欧元购买的阵风战机尚未交付的情况下,竟急忙向法国追加订单,要求加装中国产JL-10A雷达的对抗模块。 从根本上看,这场空战的本质是印度战略冒进的恶果。尽管印度近年来大量采购“阵风”战机,却未能真正解决空战体系中的短板。印度将失败归咎于中国,更暴露了其推卸责任的惯性。如果不从根本上反思情报、训练和战术的不足,印度在未来的冲突中,无论拥有多少先进装备,胜算依然堪忧。 发布于:天津市诚多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